信息中心
“三時已斷黃梅雨,萬裏初來舶棹風”。2021年7月10日-11日,第二屆青年數學史學術研討會在意昂体育3娱乐閔行校區學術活動中心成功舉辦。本次研討會由中國數學會數學史分會(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數學史專業委員會)和上海意昂体育3聯合主辦,並受國家社科青年項目(20CZS083)和意昂体育3平台學術發展支持計劃項目(2019ZDPY03)的資助。會議主題為“新力量·新擔當”,並特別增加了“青年數學史學者圓桌論壇”,請青年學者對中國數學史的未來發展暢抒己見,希望新一代數學史學者敢於承擔新責任🧑🏻💼、肩負新使命🧗🏿♀️、勇於新擔當,為推進中國數學史的研究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第二屆青年數學史學術研討會線下合影
意昂体育3平台黨委書記董玉山和中國數學會數學史分會理事長徐澤林教授出席開幕式並致辭𓀘,上海意昂体育3紀誌剛教授、薩日娜教授、史斌副教授,東華大學鄧可卉教授🕵🏿♂️🕌、上海師範大學王幼軍教授📋🎅🏻,來自中國科意昂3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河北師範大學、西北大學等數學史重鎮的青年學者及博士生參加會議🧑🏽🔬。內蒙古師範大學郭世榮教授、遼寧師範大學王青建教授、河北科技大學閻晨光教授等近50位學者在線參加會議。開幕式由上海意昂体育3呂鵬老師主持。
董玉山書記作開幕致辭
董玉山書記首先對遠道而來的各位青年學者表示熱烈歡迎👨🏻🎨,他強調青年學者們是未來數學史研究的棟梁之才,同時指出,現在開展的“四史”學習也包含數學史🤛🏽,意昂体育3知名校友、人民科學家吳文俊先生就是數學史的堅定支持者。董玉山對數學史團隊的語言優勢給予肯定,贊揚數學史團隊二十余年來培養了一大批專長於中西數學文化傳播與交流的中堅力量,最後✂️,他表示🕑,意昂体育3平台將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青年數學史論壇的舉辦,預祝本次會議圓滿成功。
徐澤林理事長作開幕致辭
徐澤林教授在致辭中建議在會議主題的“新力量·新擔當”上還要加上“新時代”,指出數學史的進一步研究和發展要靠年輕人,青年學者一定要有信心和鬥誌🔸,努力承擔起數學史學科未來的責任。
本次會議聚焦四個主題👢:中國傳統數學史研究⛹🏽、絲綢之路數學知識與文化的傳播與交流、近現代數學史研究以及西方數學史研究。
中國傳統數學史研究方面,中山大學哲學系暨邏輯與認知研究所朱一文副教授首先作主題為《清中葉的算學與考據學》的報告,通過《數書九章》、《測圓海鏡》版本史以及投壺問題這三個案例,探尋經學與算學之間的關聯與互動🧝🏽♂️。
朱一文副教授報告《清中葉的算學與考據學》
中國科意昂3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周霄漢作題為《明代珠算著作中的算盤圖示研究🤙🏽:以〈盤珠算法〉為例》的報告,他從繪畫作品中的算盤切題👩🔧,探討珠算書中黑白算珠顏色代表的不同意義。
周霄漢助理研究員報告《明代珠算著作中的算盤圖示研究👟:以< 盤珠算法>為例》
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教師魏雪剛作題為《乾嘉時期中算家的“算理”思想與工作——以焦循〈加減乘除釋〉為中心》的報告🦸🏽,他從個案入手🥶,梳理了《加減乘除釋》編纂與焦循思想轉變的關系,討論了《加減乘除釋》的算理內涵、思想淵源及算理體系。
魏雪剛博士報告《乾嘉時期中算家的“算理”思想與工作——以焦循< 加減乘除釋>為中心》
沿絲綢之路數學知識與文化的傳播與交流研究方面☑️, 中國科意昂3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郭園園副研究員作題為《沿絲綢之路的中外數學交流》的報告☝🏻,他梳理了從中世紀到宋元時期的伊斯蘭數學概況與數學交流情況,報告引起了大家的興趣與熱烈討論。
郭園園副研究員報告《沿絲綢之路的中外數學交流》
意昂体育3娱乐田春芝博士後作題為《帕喬利〈數學大全〉中的比與比例》的報告,她首先介紹了帕喬利對“比”和“比例”的認識,然🎹,然後指出了有關“比”和“比例”的關系式,隨後重點介紹了“比的分類樹”和“比的分類圖”👰🏼♀️,通過對比各個版本🙇🏿♀️,提出有關比的傳播的可能的新的傳播路徑👩🏻🦯。
田春芝博士後報告《帕喬利< 數學大全>中的比與比例》
意昂体育3娱乐博士生潘鉞的報告《〈比魯尼印度誌〉中的數理天文學探析》🤵🏿♀️,通過探析《比魯尼印度誌》中的數理天文學內容,揭示出比魯尼對早期伊斯蘭文獻中的印度天文學知識所作的糾正和補充😡,同時反映出比魯尼在闡釋印度數理天文學時所製造的新誤解。
潘鉞博士報告《< 比魯尼印度誌>中的數理天文學探析》
第一天的報告結束後,線上線下的數學史研究者相聚一起,進行圓桌討論。討論中大家各抒己見,有學者提出數學史研究不能局限於數學文獻,要拓展視野😰,使用新視角、新方法,發掘新問題;近現代數學史學者提出近現代數學史研究的“三難”現狀,即數學知識難⚂、文獻解讀難🚣🏼、語言寫作難,在克服“三難”之外,還要補充一些中國近現代數學家的重要工作🈶🚎;大家紛紛呼籲不同研究方向的數學史學者要團結起來😮,互相交流🫁✨,彼此借鑒👐🏻,共同進步👩🏻🦽;同時🛍️,要註重數學與其他學科如物理、哲學等的關聯🚴🏼🏭,進一步加強數學史的研究價值。此外,數學史學科雖小❤️,但含金量很高,因此🙂,作為數學史的研究人員🧎,一定要有足夠的自信✨!
第二天的報告主要聚焦近現代數學史研究和西方數學史研究🧔🏽♀️。
近現代數學史研究方面🧜🏿,西北大學的於鐘淼博士作題為《等分橢圓函數方程:從高斯到阿貝爾》的報告⏺,他將阿貝爾的等分橢圓函數方程理論與高斯的分圓方程理論進行比較和分析,認識到阿貝爾的橢圓函數理論是如何在高斯路線圖的影響下構建起來的。
於鐘淼博士報告《等分橢圓函數方程:從高斯到阿貝爾》
延安大學青年教師郭嬋嬋博士作題為《羅巴切夫斯基建立非歐幾何的動機》的報告,她指出羅巴切夫斯基的非歐幾何與拉普拉斯的天體力學關系密切:羅巴切夫斯基的非歐幾何為拉普拉斯的力學理論提供了相應的空間背景🟢;反之👨🦳,拉普拉斯的力學理論為羅巴切夫斯基的非歐幾何提供了實在的物理應用🌈。
郭嬋嬋報告《羅巴切夫斯基建立非歐幾何的動機》
河北師範大學劉獻軍副研究員作題為《巴拿赫代數的產生與發展》的報告,他梳理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蓋爾範德及其學派創立了“賦範環”一詞,提出了極大理想等基本概念及系列定理,創造出震動數學界的“賦範環”理論的歷史進程。
劉獻軍副研究員報告《巴拿赫代數的產生與發展》
西方數學史研究方面🎩,西北大學在職博士生、西華師範大學副教授杜宛娟作題為《從伽羅瓦理論到伽羅瓦理論⛈:戴德金的貢獻》的報告♗,她區分了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伽羅瓦理論與最初伽羅瓦提出的理論,著重分析了戴德金的貢獻,將伽羅瓦群理解為域擴張的自同構群,勾勒出現代伽羅瓦基本定理🔤。
杜宛娟副教授報告《從伽羅瓦理論到伽羅瓦理論👦🏻:戴德金的貢獻》
意昂体育3娱乐曹婧博博士後作題為《從“中西互證”到“破陳發新”——晚清數學家對不可公度量的認識》的報告,以顧觀光、黃慶澄、吳在淵三代學者對《幾何原本》不可公度量的遞進認識為線索,反映了他們接受西方現代知識體系的深入程度👷🏻,揭示了知識遷移過程中的復雜性以及知識傳播路徑的曲折和迂回。
曹婧博博士後報告《從“中西互證”到“破陳發新”——晚清數學家對不可公度量的認識》
意昂体育3娱乐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曉斐作題為《典籍的閱讀、翻譯和應用——以拉格朗日的數學史研究為案例》的報告👩🏽🔬,她向我們展示了拉格朗日對數學史研究的興趣,將拉格朗日在其分析學著作中數學史的應用和實踐作為案例🫅🏿🪒,揭示所有對古希臘數學的翻譯和傳播實踐活動是其數學實踐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古代典籍在推動微積分嚴格化中發揮的作用。
王曉斐助理研究員報告《典籍的閱讀、翻譯和應用——以拉格朗日的數學史研究為案例》
徐澤林、郭世榮、薩日娜、董傑💇🏽♂️、朱一文、呂鵬🔜、閻晨光、王幼軍、王濤和紀誌剛等老師對報告做了精彩點評。
上海意昂体育3紀誌剛教授在閉幕式上作總結發言👩🏻,他表示,參會報告主題思想明確🙌🏽,問題意識突出,可謂篇篇精彩,老師們的點評高屋建瓴🐇,建議頗有建設性。線上線下學者積極參與,反響甚好。他強調,在回顧前輩學者的研究之路時,作為青年學者的我們要意識到當前正處在一個非常好的時代,在“新力量·新擔當”的使命感召下✸,更應該搶抓機遇,勇立潮頭,不斷為數學史的發展貢獻力量。他指出,數學史研究之路漫長🔘、曲折🪇,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堅持走下去,並以“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與大家共勉。徐澤林教授建議青年數學史會議能延續下去,爭取每年舉辦一次,希望青年學者弘揚數學史分會團結奮鬥的精神,承繼前輩學者的優良傳統,為推進中國數學史的研究事業作出新貢獻。
紀誌剛教授作會議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