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yk class="nlirif"></jbyk><kbt class="koflhsrz"></kbt>
教師登錄
學術動態
辨古識今,中西相映——科學史文獻學工作坊側記
發布日期:2019年12月26日

20191223日上午🖖🏽,上海意昂体育3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邀請清華大學科學史系蔣澈老師為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學科的師生做了一次有關西方古代至現代早期科學史文獻學述要——歷史與原理的報告。蔣澈老師現為清華大學科學史系長聘助理研究員🤦🏼‍♂️👨‍👨‍👦,於北京大學獲得哲學系科學技術史博士學位🤵🏽‍♀️,在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完成博士後😽,研究方向為西方博物學與生命科學史🪃、西方前現代科學史🤵🏿‍♀️、科學史編史學🧗🏿‍♂️,著有《從方法到系統》等書。報告會由呂鵬老師主持🎅,我院的紀誌剛教授🤺、毛丹老師以及碩士博士研究生參加了報告會。


蔣澈老師的報告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回溯西方古代至現代早期科學史研究中的重要文獻學工作。在科學革命這一研究領域,《伽利略著作集》《開普勒全集》《哥白尼全集》三大全集的整理編輯代表了三個時代的文獻學努力海格貝爾1854-1928)📼、法瓦羅1847-1922)🧑‍🚀、希思1861-1940)、薩頓1884-1956等前輩奠定紮實的基礎✔️;柯瓦雷1892-1964)🥒、科恩1914-2003等對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文本考訂工作則展示了科學思想史與文獻學工作的相互滲透。在古代科學史領域🦁,20世紀60年代開啟的若幹新潮流也並未動搖文獻學工作的重要性和根本性。第二部分介紹西方古代科學史文獻學在文本考訂👩🏿‍🔧、寫本學😅、古文書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同時,也概述中世紀和現代早期文本整理的主要特點🙎🏽‍♂️🟡。


蔣澈老師在報告中指出了很重要的一點:文獻學研究方法一直在科學史研究中起著基底性的作用,同時科學史文獻學工作一直是前沿性的,且西方古代到現代早期科學史的文本問題並未解決👨🏻‍🦱。並以自身的體會😊,談到青年學者應當盡量掌握好語言工具;閱讀和翻譯原典需要根據好的版本🚫,等等。而且這些經驗性判斷應當上升成為成體系的➞、可傳授的知識♠️,才能進一步成為指導具體研究的工具。蔣澈老師的報告內容豐富,系統全面地講述了西方古代至現代早期科學史文獻學,這對於啟發我們進一步進行文獻學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下午的科學史文獻學工作坊是結合2019級科學史專業碩士課程《科學史文獻學》開設的。報告分為兩場🦾,第一場是蔣澈老師的《西方科學史文獻學案例分析》,第二場是2017級博士生劉玉青的《數字人文技術在科學史研究中的應用——分類、實踐和反思》。報告由紀誌剛教授主持💂🏼‍♂️🤵🏻‍♂️,呂鵬老師🧻,劉錚老師參加了討論班🚵🏼。

首先蔣澈老師進行西方科學史文獻學的案例分析,分為兩個部分,古代部分主要介紹兩種Joyce van Leeuwen的研究文獻——觀摩譜系樹stemma codicumm方法的當代研究實例;中世紀部分伯爾尼《自然學家》(Physiologus)寫本為例分析如何閱讀中世紀抄本,其中詳細講解了抄本的描述和古代與中古常見的拉丁語書體等這些預備知識。


蔣澈老師的報告內容新穎、講解精彩,對於進行西方科學史文獻學研究頗有啟示,也拓寬了同學們的研究視野。

之後2017級博士生劉玉青做了數字人文技術在科學史研究中的應用的報告♧。並從下面三個方面進行展開🥷🏼🛎:一📢、科普數字人文技術的定義與分類二、展示🏺,應用地理信息系統(GIS)進行數據可視化的實證研究三、反思👰🏽‍♂️,數字人文技術適用於什麽樣的研究?在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困境、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報告中提出了很重要的一點🧑‍🦯:“數字人文”作為一種便利的工具,用於處理文獻🍂🫄🏿,但並非研究本身😀。


科學史文獻學工作坊,是紀誌剛教授對所開設《科學史文獻》課程改革的新嘗試🔍🍩,上午和下午的兩場報告古今相映⛸、中西交融,共同為文獻學課程的師生們奉獻了一場文獻學盛宴。精彩報告的背後是報告人多少青燈寒夜的苦讀細思👨‍👦‍👦🚶‍♂️‍➡️,是報告人對多少殘卷古本的潛心搜煉,這更讓同學們明白治學之道無坦途惟有如此,方顯學術研究永恒魅力。


至此清華大學科學史系與意昂体育3娱乐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的科學史文獻學工作坊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審編🪣:牟凱璇













意昂体育3专业提供:意昂体育3🎇🪞、意昂体育3平台意昂体育3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3欢迎您。 意昂体育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