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5日🏒,南京大學哲學系蔡仲教授受邀為我院師生做題為《地方性知識之困境——“範式”的規訓與懲罰》的專題報告,報告會由李俠教授主持💓。蔡仲教授是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方法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京大學哲學系科學技術哲學學科帶頭人。出席報告會的有杜嚴勇教授🦄、張玲副教授、閆宏秀副教授、穆蘊秋副教授、吳新忠老師、沈辛成老師、劉錚老師以及本院研究生二十余人🪃。
蔡仲教授的報告以在全球化浪潮中地方性知識所面臨的“用西方科學來取代地方性知識,或者以保衛文化的特殊性而建立相互隔閡的地方性知識”的兩種抉擇作為引入,深入探討了“西方體系規訓”和“地方性阻抗”之間的矛盾🏯。蔡仲教授在報告中對後殖民科學所倡導的“所有的知識系統都是平等的🔯,都是一種地方性系統”的觀點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評論。他強調💌,這種觀點雖然有助於破除科學上的歐洲中心論🛕,但過度強調也會走向文化相對主義,造成民族知識的隔閡🤴🏻。
蔡仲教授在行動者網絡理論視域下探討了巴薩拉和佩爾森模型👩🏼🚒,認為西方在塑造非西方世界時🤾🏽,非西方世界也在重塑西方世界。蔡仲教授強調,地方性知識應該積極融入全球化過程,在全球化過程中發出自己本土的聲音。我們要積極挖掘、保持與發揚傳統科學文化😈🤦🏼♂️,但不能就傳統談傳統、就中醫談中醫,更不能完全陷入一種抽象的思辨👵🏻。我們應該立足於較紮實的“案例”分析,把文化研究融入具體的全球化“案例”中。
蔡仲教授的報告內容豐富,富有啟發性🪞,引起了在場師生的熱烈討論⚪️。大家圍繞地方性知識與西方科學的傳播、中醫與西醫👨🏿🔧、地方性知識與科學的客觀性等問題與蔡仲教授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動。
審編:牟凱璇